首页新闻
 
  工合动态
  公告
  合作社调研
     黄孟复主席在培黎国际产教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次数:19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校长、老师、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共同见证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培黎国际产教联盟工作委员会的成立。这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国际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回顾历史,在我国战火纷飞的年代,以路易·艾黎、乔治·何克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友人创办了培黎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技术人才,更提出了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 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启发,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时代发展,核心在生产力的变革。当中国步入以先进生产力为导向的新阶段,国际进入人工智能成为关键引擎的新时代,人才需求就要因时而变。教育必须前瞻布局、主动革新,才能锚定方向,培养出精准契合时代需求的战略人才。

在党的方针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成就斐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然而,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显现,教育产出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错配”尤为突出。若不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新时代的高学历人才恐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炼铁专门化专业,专业本身极具职业导向。历史原因,我在大学学习了6年,毕业后进入钢铁厂工作。面对领导提问 "你会炼铁吗?",我只能回答 "知道怎么炼铁,但没炼过铁"。因此,我的职业生涯始于生产一线的炉前工岗位,历时六载,在累计参与冶炼二十万吨生铁的实践后,我逐步掌握了通过手感估测铁矿石含铁量、通过撞击声响判断焦炭转鼓指数等关键经验后,才真正成长为一名理论与实战兼备的工程师。这条从基础到精通的成长路径,我前后历时十二年。

反思这段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产教融合”的缺失是关键问题。在大学六年的学习中,我仅有过为期两个月的工厂实习,且多为观摩性质,未能深入参与实际生产流程。课堂所授知识偏重理论,鲜少涉及生产一线最为核心的产量、质量、成本与污染控制等现实问题。而这些恰恰是毕业后必须面对的职业挑战,这也让我对产教融合的紧迫性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在我担任工厂厂长的经历中,我深切体会到:仅精通理论的工程师与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其所发挥的作用可谓天壤之别。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够无缝对接岗位需求,入职后迅速创造价值,无疑将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市场迫切呼唤的是复合型、能适应多场景的实战型人才,那些仅善于应试的学霸,或只知埋头苦干的从业者,都已难以满足未来的复杂需求。这一现实,正倒逼着我们的教育方式与人才培养结构必须进行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

培黎国际产教联盟以路易·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理念为思想基石,致力于探索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正确路径。“手脑并用”诠释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破解学用脱节的痛点;“创造分析”强调的是在复杂情境中洞察关键、实现创新突破的核心能力,以应对未来挑战。这一理念必将引领培黎国际产教联盟开辟产教融合的新境界。

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培黎国际产教联盟必将为国际合作、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及人才培养贡献新的力量。最后,祝愿培黎国际产教联盟拥有美好前程,也祝愿各位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一号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图书馆206室 邮编:100085
京ICP备060089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