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黄孟复主席、余临院长,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各位领导、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各位同仁,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与各位共同见证培黎国际产教联盟的成立,我谨代表科大讯飞,致以最诚挚的祝贺!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八十余载深耕国际合作、搭建全球协同桥梁,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坚守“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培育实用人才,此次双方携手,让产教融合从“单点合作”迈向“全球协同”,为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中国路径”。
当前,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人工智能正重构产业形态与人才需求逻辑。教育部2024年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通知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从基础建设向服务产业升级”,但传统模式仍受两大核心瓶颈制约:一是企业岗位需求与院校培养目标的“模糊对接”——岗位需要什么能力、对应什么知识,缺乏系统化拆解,产业技术迭代速度与人才培养周期存在“时间差”;二是国际产教成果落地的“适配壁垒”——不同国家产业标准、教育体系差异,导致优质方案难以“本土化生根”。而这,正是科大讯飞深耕“AI+教育”多年的核心突破方向。
作为深耕“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科技企业,科大讯飞已基本形成产教融合实践闭环: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中医AI学科大模型”,将古籍诊疗经验转化为可教学的数字案例;与北邮合作的“码上平台”覆盖全国300余所院校、50万师生,实现计算机实践教学从“纸上编程”到“项目实战”的跨越;在科大讯飞举办的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中,我们将讯飞真实AI项目转化为课程模块,学生毕业前即可参与企业级研发,实现“项目即课程、毕业即上岗”的闭环。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核心结论:AI能让产教融合从“物理叠加”升级为“化学反应”。
立足联盟平台,科大讯飞期望能够贡献两大核心价值:
一方面是基于“需求的精准匹配”,构建“岗位需求-能力-知识”双图谱智能体系。依托教育大模型,深度拆解联盟内企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如智能制造岗的设备调试、信息技术开发岗的数据建模),同步构建对应的知识图谱——既标注“必须掌握的理论要点”,也明确“需实操的技能模块”,让学校培养直接对接岗位“真需求”,破解“学用脱节”难题。
另一方面是基于“成果全球落地”,打造多语种技术支撑的成果适配引擎。在去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中,科大讯飞的多语种智能语音技术及产业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多语种技术,我们可以将联盟内的优质课程、实训方案,转化为俄、英、阿、西等多语种版本;另一方面针对“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产业特点(如东南亚的电子制造、中东的新能源),通过AI适配调整内容侧重——比如将智能制造实训模块中的设备参数、安全标准,匹配当地企业实际应用场景,让成果不仅“走出去”,更能“落得下、用得好”。
各位同仁,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让教育跟着产业走,让人才跟着需求走”。科大讯飞愿以数据为纽带、以多语种技术为桥梁,与联盟各方共建“需求共研、成果共享、全球共通”的新机制。
让我们携手,以AI打破产教边界、链接全球资源,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对接世界产业机遇,让联盟成为全球产教融合的“创新引擎”!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