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至20日,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Michael Crook)与家人柯鲁(Carl Michael Crook),柯鸿岗(Paul Ralph Crook),汤百舸(Thomas O’Brien Baker),柯霜晨(Nicola LaineCrook)一行5人在四川访问。
柯马凯主席一行先后访问了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西南交大出版社、彭州市、郫都区、乐山市、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成都市第维小学校、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四圣祠北街伊莎白故居等地。并看望了部分委员。




图为:柯马凯主席一行登山白鹿顶。

图为:柯马凯主席在工合国际周启波委员位于郫都区的苗木基地参与直播带货。

图为:柯马凯主席一行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文幼章的后人文美兰(Marion Endicott)、尼克·克雷希(Nick Keresztesi)、文美梅(Valerie Endicott)、斯蒂芬·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等8位国际友人,在乐山专门听取了工合国际农工委副主任虞尚鲜作的农工委工作介绍。

图为:虞尚鲜向友人们介绍工合国际农工委在国内推动合作社发展、“以购代捐”黑水藏香猪全产业链等项目情况。在老挝依托木薯产业为起点,指导当地组建木薯种植合作社、建设投产30万吨木薯加工厂的情况;后续将指导组建水稻、水果产销合作社,以及在教育、医疗领域开展援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国际友人们对工合国际在推动合作发展和援外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图为:柯马凯主席一行参访文幼章故居。

图为:柯马凯主席一行与正在四川访问的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丁大雄(Mike Dawson)和夫人丁梅,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奥克兰分会秘书长朱成赫会面。

图为:柯马凯主席一行参访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弟维园区。弟维幼儿园始建于1919年秋,由柯马凯主席的外婆-加拿大传教士饶珍芳女士创办。

图为:柯马凯主席一行参访成都市弟维小学。该校创办于1915年,1919年饶珍芳女士受华西协合大学委派,成为弟维小学第二任校长。弟维小学的名称来历取自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音译。这一命名体现了学校创办者对杜威教育理念的推崇,杜威作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强调“从儿童出发,为思维而教”。杜威的三位重要的中国弟子包括胡适、陶行知和陈鹤琴,他们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引入中国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体系。

图为:柯马凯主席一行访问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恩光堂始于1892年,初名英美会福音堂,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四圣祠北街,在1920年,由加拿大传教士苏继贤采用中式风格设计重建,北端建有钟楼,高21米。抗日战争期间,转运抗战物资的飞机曾以钟楼作为坐标点进行起降。1945年8月15日,冯玉祥将军登山钟楼,敲响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钟声。

图为:柯马凯主席一行回到位于成都市四圣祠北街的伊莎白故居。在1939年饶和美夫妇送别伊莎白去杂谷脑河谷作田野调查时合影的故居花园砖柱位置,柯马凯兄弟三人和表弟汤百舸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