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之家
 
  工合个人会员
  工合团体会员
  会员园地
  合作社咨询
  联系我们
     企业与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09-04-20      点击次数:2677

企业与社会责任

来源:百度百科 2009/4/20

 

  一、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些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行,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联合国也是推动企业发挥社会责任的重要机构。新一届秘书长安南上台后,联合国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从国家主权的维护更多地转向了公民权利的维护。鉴于全球化的脆弱性和国际间越拉越大的差距,鉴于国家内部的差距也在拉大以及财富的分配不公和不平等,特别是鉴于某些企业不合理的发展对世界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安南向国际商界领袖提出了挑战,那就是呼吁企业约束自己自私的牟利行为,并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1999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并于2000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其内容是:1,企业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2,绝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3,企业应支持结社自由,承认劳资双方就工资等问题谈判的权力,4,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5,有效禁止童工,6,杜绝任何在用工和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7,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8,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9,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分析这九项原则,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总起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就经济责任来说,企业主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等方面来说,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教育职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用全球协议的标准来对照我们中国企业,可以看到很多差距。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距离国际标准还差得很远。

  具体来讲,当前某些中国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大体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四是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五是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企业主堕落成资本的奴隶,赚钱的机器,六是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七是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垄断企业,大量侵吞垄断利润,并极力排斥市场竞争,八是普遍缺少诚信,国有企业对国家缺少诚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民营企业通过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

  中国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如何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到底应该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中国社会对这些问题还茫然无知。从国际经验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本与公众的矛盾问题,是为了解决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没有正确的理念,资本就会过度地偏向少数人。例如,企业如果搞假冒伪劣,就会不正当地攫取消费者的利益,如果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就要减少利润。如果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更要减少利润。这是一对矛盾,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清晰的商业伦理和经营理念,便可能陷入自私自利、互相诈骗的泥沼之中。因此,今天在中国掀起一场企业社会责任的大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如何牟利,如何与消费者争利?不仅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一定的思想道德境界来保障。

  另外,企业在社会中担负起越来越大的责任,说到底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结果,中国企业今后能否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取决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取决于政府机能下一阶段的改革。

  二、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到底为谁负责?

  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企业在照章纳税之后,就算完成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就没有必要再去承揽其他社会义务。企业如果负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感,这类企业肯定长不大,成不了大气候。这种观点甚至将道义感太重笼统地概括为东方企业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东方文明难以产生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被社会责任所压跨。还有人认为,企业首先要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负责,然后才能考虑到社会。这些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思维方法似乎并不全面。企业是否仅仅是一架机械运转的机器?企业具不具有人性化?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到底都负有哪些责任?的确是当前我国社会值得认真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无庸置疑,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和生产,企业应当是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给社会提供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企业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如果失去了生产和创新功能,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因此,任何企业的第一要义是搞好生产,创造出市场效益,争取为社会多纳税,实现它对社会的经济责任,这就完成了它的主要任务。至于说企业的其他社会责任,有人认为是第二位的事情,可以称之为份外儿的事情。譬如,如何保障职工的劳动权利,要不要教育职工,要不要从事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要以企业的发展程度来定。如果企业有经济实力了就可以考虑,如果没有就顾不上了。

  企业要不要承揽经济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还取决于体制因素,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企业有不同的表现。中国企业责任的变化以政府变革的程度而定。如果在经济体制上,中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如果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那么企业的确不需要承担多少份儿外的社会责任。如果政府变革向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变革,那么企业所承担的非刚性的社会责任必然加大。因此,中国企业今后承担多少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改革方向。就目前中国的形势看,中国企业应尽的责任主要停留在份儿内的事情上,有些企业甚至连份内的责任也没尽到,譬如缴纳社会保险基金。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就是一个大企业,企业实际上是政府组织的一部分,企业不仅担负起生产的任务,更肩负着对劳动者在生产之外的一切生活保障。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不仅是生产组织和经济组织,更是行政组织、教育组织甚至军事组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能政治在中国的解构,政府在社会中的全能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企业与政府逐渐分离,企业对政府的一部分责任也在不断剥离。到目前为止,中国各类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基本上实现了政企分开。

  在国有企业与政府指令逐渐分离的同时,企业身上所肩负的许多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地推卸,许多国有企业已经将职工的养老金发放交给了社会,不少厂属学校、医院、服务机构也实现了社会经营。从整个趋向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逐渐走上了独立经营的道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企业办社会现象逐渐消失。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中的人员关系变得更加明晰。只有进行这种变革,中国的国有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国有企业来说,20年来变革的表现主要是企业减负。

  但也必须同时看到,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有社会来承接它失败的代价。更主要是,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关系变得相对疏远。新形势下的企业与社会关系,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企业要通过纳税和缴费的形式来履行应尽的社会保障的责任,增强社会的保障能力,而不是千方百计逃避这一责任。就目前的形势看,企业不履行这一责任的问题相当严重。

  三、企业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关系

  联合国全球协议所提出的九项原则,基本上都是企业应尽的刚性责任,属于份儿内的事。除了份内的事情,企业还可以从事许多公益活动。这些责任我们可以将之称为非刚性责任,是企业自觉自愿的事。企业能在社会上做多少这种非刚性要求的公益活动,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公德心水平和经济实力。

  实践证明,企业效益不等于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下,效益好的企业可以较多地将利润分配给员工。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差的企业在收入方面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与失业下岗者更是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例如浙江镇海的烟草行业职工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将利润通过税收等方式更多地转移给社会?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不可与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同日而语,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几乎没有差别,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可以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均衡企业的收益,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否则,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就会加大。

  从理论上来说,产权归公共所有的国有企业更容易肩负起社会责任,私营企业的公共责任心相对较低。但中国当前的情况非常复杂,一些国有的大型垄断企业反而利用垄断地位与消费者争利,所的利益更多地流入本部门的福利中去。象国家电力部门上缴的税收与自身的资产规模远不相称,然而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却是名列前茅。至于一些实力薄弱的小型民营企业,往往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目前在中国只有少数企业表现出了公益精神。深圳一对靠个体经营起家的夫妇,捐款几千元万救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在光彩事业中,也有一些企业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至于说内蒙的仕奇集团更是做出了中国企业少有的举动----出资建立了仕奇综合研究机构,在物质生产之外,还在社会科学研究上为社会做贡献。

  事实证明,企业不仅要学会怎样挣钱,还要学习如何花钱,即取之于社会,还源于社会。当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企业的利润转移仅靠税收一种方式还不够,还有捐款、资助、慈善活动、创办基金会等多种手段。以美国为例,目前有各种基金会5万多家。这些基金会承担起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可中国目前企业出资设立的基金会可能还未有一家。之所以中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与我国的体制有关,政府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在法律上也未对企业设立基金会做出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应发挥的社会作用。

  在这方面,目前极需研究的是企业公益活动与税收的关系。譬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设立社会基金?基金与税收是什么关系?企业利润转变成社会基金之后还要不要纳税?总之,企业可以提供多少公共产品,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怎样提供公共产品?将是中国企业和理论界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企业的社会作用不仅表现在捐款等方面,还表现在员工的培养上。例如,在预防爱滋病方面,企业有没有义务教育职工增强这方面的认识?企业有没有义务教育职工在社会上见义勇为,助老爱幼?企业不仅是个职工劳动的地方,也是一个受教育、长知识和获得生活经验的地方。如何将企业变成一个育人、育知的大学校?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无论如何中国企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全能包办到今天的撒手不管。对职工的教育和影响是企业社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在企业的评比上,必须将此企业职工在社会上的表现纳入评比的范围。企业不仅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地方,还必须是一个生产合格的、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这就是企业给社会提供的无形资产和公共产品。

版权所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0号吉利家园3号楼805室 邮编:100029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一号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图书馆206室 邮编:100085
京ICP备060089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