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工合动态
  公告
  合作社调研
     新型合作经济
发布时间:2009-04-20      点击次数:3117
新型合作经济—西部乡土发展中心
 
来源:社会资源研究所    作者:陈慧娟    时间:2009-2-10
  
时间:2009年2月1日
访问对象:马空军-西部乡土负责人
访谈人: 陈慧娟
案例撰写: 陈慧娟
 
    “西部乡土发展中心”于08年下半年成立,致力于探索中国本土文化下的西部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道,最终促进城乡社会平衡发展。发起人马空军有较多的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发展工作经验。在几年的NGO扶贫项目之后,他开始尝试以成立农民生产发展合作社为载体,用经济链条把处于原子化的农户生产联合起来,参与市场竞争来解决他所关心的农村问题。  
 
社会问题
    西部乡土认为,尽管代代农民辛勤劳作,但农村原子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农民处于社会利益分配的最末端,却是社会生产风险的最终承受着,农民收入难以负担孩童上学、医疗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收入和支出的天平严重倾斜;现有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得乡村社会大量人才外流,最终这一世界上最庞大的群体力量却相对最微弱。
1. 分散生产,单打独斗应对市场,社区组织能力涣散,导致农民生产经营成本高,技术含量少产量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缺少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2. 缺乏有效的与本土知识相结合的技术、管理和信息,导致产品质量低、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 城乡差异,优秀的核心资本人力资源不断被吸纳到城市,把问题留给了人和物都相对贫瘠的农村。
 
商业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西部乡土”设立这样的解决思路:借助社会资金(捐款、投资、其他低于市场利率资本的混合),依托当地优势资源(人力、自然资源),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西部乡土”以其管理经验和其他资源入股,以社区农户关注的小型公益项目作为切入点,开发形成“品牌产品”参与市场交换,所得收益按股份分成。
    劳力、自然资源、甚至资金农户们都已经具有,缺乏的是有效资源整合能力,立足乡村社会现有资源,经过合理整合发挥力量,将会带来更多的收益。这个农民经济合作社从制度和结构上不同于农村常见的合作社。它以农户为主导,农户自愿参加,西部乡土作为第三方,承担管理者的角色,这是他们擅长而散户们缺乏又急需的。合作社管理团队由西部乡土和农户中选举产生的社员共同组成,负责合作社日常事务的管理决策。遇有重大事件或管理团队不能取得一致的问题,由全体社员开会表决决策,西部乡土负责具体执行最终的决策。他们以此入股合作社。而吸引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方法是以高于散户市场价格销售农户的产品。而这一损失可以通过合作生产产品品质提升、品牌附加值、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等来补偿。
 
    依据这样的运作思路,目前,西部乡土先后开始尝试两个引入市场竞争的项目。
 
项目1:四川绵竹马跪村舍饲肉兔养殖和社区发展项目
    这是西部乡土成立初期向南都基金会申请的项目,西部乡土项目团队已经完成了项目策划、调研、与农户协商等前期筹备工作。
 
地震后的乡村
    马空军在5.1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接触到了位于地震重灾区的马跪村。马跪村的村民在这次地震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地震导致该村家畜死伤成群,圈舍倒塌90%以上。另外,当地主要支柱企业东汽集团外迁,龙蟒化工本地厂矿关闭,剑南春集团损失惨重,也给当地经济造成致命性打击,大量人员失业或待业,生产方式和收入来源均面临着全面转型。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让更多的四川籍农民工返乡,对百废待兴的马跪村无疑是雪上加霜。像马跪村这样的村子,在震后的四川,甚至当今的中国农村都为数不少。西部乡土试图摸索一条有效的解决当地人民生计而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并能够推而广之,惠及更多。
 
肉兔养殖前景明亮
    西部乡土认为,对于马跪村,发展养殖业是灾后生产恢复的有效又可持续的途径。因为养殖肉兔技术易掌握,它投入不大、周期短,肉兔是繁殖力强、商品化率高的草食牲畜,能为农户带来较稳定的收益。另外,本地农户有种植农作物的习惯,且当地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宜杂草生长,以前农民需要使用大量除草剂。而肉兔养殖,这些杂草就成了饲料,一方面降低了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产品的药物残留也减少。再者,四川本地有传统的吃兔肉的习惯,其他地区被当作废弃物的兔头在当地是一道名菜,这说明兔肉养殖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通过前期与马跪村村民的沟通调研,农户对这一方法也比较认可。
 
项目操作流程
    项目的第一阶段起止期为2008年12月-2009年5月。这阶段将为后期成立农民合作社做准备。
首先和镇政府合作,通过资源报名,选出项目户。然后采用无记名方式,选举产生项目管理小组,并着重培养项目小组成员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
    如何有效引进农业技术并能和本土知识结合,这是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根据以往经验,将农户组织起来集中听课收效甚微,西部乡土将协助组织技术专家对具体农户的具体问题实施培训和帮助。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将上门跟踪服务,同时培训本地的技术管理人才,使养殖项目有技术上的保障。西部乡土将通过协助项目管理小组聘请专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资源条件的优良兔种。通过对该品种的引入,提高饲料投入产出比,增加农民收入,以实际利益带动农户发展,提高农户引进优良品种的意识。
 
建立养殖户经济合作社
    项目第一阶段结束后,预计于2009年6月,西部乡土将推动农户成立经济合作社,从组织上和法律地位上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开展。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统一销售,产业化经营,趋利避害,实现农户利润最大化,同时适时延长产业链,以获得从产品到商品的附加值。再以合作社为核心,吸引更多农户加入,以扩大规模。
    西部乡土在项目筹备期承担了调研、协调、组织等工作,项目运行后,成立农民合作社,西部乡土以其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资源拓展等软件入股合作社,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执行参加项目的农户的决定来实现管理,这样的项目执行方式,可以保证项目在外来力量介入支持结束后,农户依靠在此过程中能力的提升继续将项目开展下去。
 
项目2:渭北黄土高原农业发展合作社
    在马空军的家乡,渭北高土高原,那里独一无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苹果的地带,有很多农民种植苹果和养猪。但是由于单户生产,生产技术成本高,信息不够通畅,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如苹果,主要是等待果品带办领着商贩来收购,而散户的形式让农户失去了议价能力,农户对于自己的产出的自主性很低。经过春节期间的前期调研和与农户的沟通,马空军延续其思路,着手开始成立农民合作社。
    由果树专家和农户讨论,制定出适合本区域生产特点的标准化生产,同时采取种养殖结合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生产投入,使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农耕方式有效结合,使用健康农业生产出健康农产品;在现有商业道德被普遍质疑的背景下,通过展示健康的农耕方式,取得消费群体认可;之后,注册品牌,利用农户联合信用提高等软件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农户获得更多利益,西部乡土也取得可持续发展的资本。
    西部乡土自筹2万元启动资金,用于项目前期活动经费。目前已完成调研、农户的沟通,下月将注册成立农民合作社。预计十月,合作社将有100多万斤的健康果品出产。
 
风险分析
 
市场价格波动
    针对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西部乡土采取统一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统一管理分担管理技术成本;主动开辟市场,统一销售,减少销售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
 
突发疫情
    突发疫情对于养殖业是巨大灾害。以养兔为例,家兔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相对抵抗力较弱,导致成活率降低。为把风险降为最低,西部乡土与大邑兔王扶贫研究中心合作,将在养殖前将向农户提供系统的专业养兔技术培训。养殖过程中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在种兔引进、疾病控制、饲养管理等方面提供扶持。同时养殖户之间要互相交流,逐步建立起动态监测体系,降低疫病对养殖的影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项目尚未完结,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社,通过统购统销,高效管理,产业化经营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思路的结果我们还不能得见。但西部乡土对其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了预计:以养兔为例,一只母兔一年繁殖6--8胎,每胎8只左右,一年产仔兔48-64只,按照商品兔最低成活率80%计算,可有40只左右商品兔出售,出生后80天每只可重达4斤以上,以每斤6元计算(现在市场价为8.5元/斤),毛收入960元,扣除成本,一只母兔一年可以产生250元左右的纯收入。第一批30户养殖农户第一期项目结束年收入将达到地震前人均3500元的水平。用于资助农户的项目资金采用部分赠款和部分返还的方式,扶持其他农户再发展,特别是村内经济条件差又有发展积极性的农户。
    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引进科技服务,并和农户掌握的本土知识相结合,建立农户掌握技术的管理机制,使得受益对象可持续获得服务。而农户在加入合作社的过程中能够参与到了社区项目活动并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了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第三,农户的无公害意识提高,除草剂的使用量减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团队治理

    西部乡土成立伊始共有三名成员。新年后成员有了增加和更替,现有正式人员4名。4名人员根据组织架构各司其职,避免职责重叠。

     马空军是西部乡土的发起人,也是西部乡土发展中心主任,是机构的最终决策者和负责人。负责机构的整体统筹,制定战略,引入资源,制定发展规划,预算审核。同时兼任部分外联工作。

    项目统筹1名,负责项目方案策划、制定,监督和协调项目执行,监督项目预算执行等。
    项目执行人员1名,原来来自农村发展的NGO,负责根据项目方案具体执行各项目。
    行政及财务人员1名,有商业机构从业经验。
 
合作机构
    NPI:西部乡土的合作机构主要是NPI成都项目办,NPI为西部乡土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及小额资助等初创期亟需的帮助。同时NPI将对西部乡土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内部治理、领导力、公共关系、志愿者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筹资等12个领域的能力建设服务。同时西部乡土委托NPI成都项目办监管西部乡土的财务状况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挑战
 
资金渠道
    西部乡土目前尚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作为新生草根组织,西部乡土目前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基金会。基金会项目从申请到审批程序复杂,且时间较久。至于风险投资和其他商业社会的资金渠道,由于比较注重经济效益,这一点并不是西部乡土最具竞争力的。如今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大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开始投身到公益创业领域,西部乡土也将这纳入到资金来源渠道。
 
人才
    一方面,有很多人想做事,却不能做事。原来来做农村发展的人不少,但往往缺少对于农村、农民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来源不能稳定,自盈利在艰难摸索中,西部乡土这样的草根组织很难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而农村发展的工作内容决定,其工作成果和绩效难以量化,容易让人缺乏成就感,也是造成人才匮乏的原因。
 
组织管理
    公益事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好思路,已成趋势。商业企业发展已相对成熟,但对于这样一个兼具经济和社会目标的机构,如何经营和管理能够促其经济和社会目标的更好实现,大家都在摸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模式还比较少。
    草根机构由于人手有限,往往一人兼任多个角色,机构管理、能力建设、行政事务等肩挑一担。结果,事情往往不是专业的人来做,而人也往往难以专心做事。这样的管理,对于机构和个人都是不利的。

版权所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0号吉利家园3号楼805室 邮编:100029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一号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图书馆206室 邮编:100085
京ICP备060089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