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合出版物
 
  通讯
  资料
  文章
  书籍
  词典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11-07-29      点击次数:12844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

 

秦柳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沿海城市先后沦陷,抗日根据地以及大后方工业品匮乏。为支持抗战,供应军需民用,是年11月,胡愈之,林福裕,埃德加·斯诺和路易·艾黎等在上海发起组织工业合作社运动,组成中国工业合作运动设计委员会,起草《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主要内容分:1.中国迫切需要建设经济国防,2.建设新经济国防的计划。1938年5月徐新六,斯诺、路易·艾黎等携带这个计划到达汉口,受到周恩来,秦邦宪,董必武等的支持和鼓励,并获得国民党政府有关方面的同意。同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于武汉正式成立,孔祥熙任该会理事长,理事有中共领导人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杭立武,俞鸿钧,还有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黄炎培,莫德惠等。聘路易·艾黎为技术顾问。工合协会作为推动工合运动的民间组织,直隶行政院。年底该会迁重庆,并在西北,川康、东南,西南等地区先后设立工合办事处,下设工合事务所,组建各种工业生产合作社和联合社。

一、工合运动的领导机构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是工合运动的领导机构,这个会的内部组织情况如下:
  第一时期:1938年8月至1940年7月,理事长孔祥熙,总干事刘广沛、副总干事梁士纯,组织组组长卢广绵,技术组组长林福裕,宣传委员会负责人沙千里,还有总务组。
  第二时期;1940年7月至1941年8月,理事会之下设四个处,秘书处梅贻宝,业务处刘广沛,财务处宁恩承,推进处梁士纯。
  第三时期:1941年8月至1942年7月设常务理事会,由孔祥熙、蒋廷黻、俞鸿钧,顾翊群,杭立武任常务理事,执行顾问费吴生负责主持日常工作,业务处由刘广沛负责,推进处梁士纯负责,财务处杨学坤负责。
  第四时期:1942年7月4~1943年6月,总干事周象贤,业务处刘广沛,推进处梁士纯,财务处杨学坤,总务室杨士廉,视察室杨治全,技术室李熙谋。
  第五时期:1943年6月至1944年12月,会内设三人委员会,由总干事徐维廉、副总干事杨扶青和陈乙明组成,财务处陈乙明负责,业务处由杨扶青兼,总务室(兼秘书)张师贤。
  第六时期:1945年1月至1949年5月,由宋子文任代理理事长,理事会的实际工作由杭立武负责。总干事张福良,副总干事(1945年)于永滋(原名于树德)。业务处,吴志铎1945年曾任副处长,1946年起孙邦藻任处长,专员张立森、秦柳方,业务处负责技术,组导,供销、视察、宜传、教育,福利,编辑出版《工业合作》。财务处陈乙明,负责贷款、会计、出纳、稽核,陈于1946年去香港。另有总务室,秘书。

二、各区所站
  区或省设办事处,设主任1人,负责计划,指挥和监督。办事处分设组织,技术,会计、供销,总务等课,设区视察1人。下设事务所,系直接组织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指导核心,所内分会计,指导、事务,有的地方所下设站。
  实际分区:第1时期,设有东南,西北、西南三区。第2至第4时期,设西北,晋豫、川康、滇黔,湘桂,赣闽粤、浙皖7个区。第5时期,东南、西北,西南加川康,共4区。川康区在四川有11个事务所。西北区共16个事务所,计陕西10个所,甘,晋各2个所,豫、鄂各1个所。东南区15个事务所,一部分在江西,部分在闽、浙、粤。西南区15个事务所,计湘7个所,桂、黔各]个所。第6时期,西北改为5个辅导区,西南改为3个辅导区,每区各设专员1人。东南区仍包括浙,闽.粤、赣4省,川,滇、湘,桂直属总会。

三、国内外工合运动推进委员会
  工合运动在上海发起时,即有中外人士共同参加。这一运动由理想到实现后,国际友人及国内热心人士参加实际工作,或辅助工合运动,从事宣传和募款工作,在国内组织工合运动促进委员会。这个运动从一开始就有广·泛的国际性。
  1.工合上海促进委员会 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在武汉成立,上海设计委员会,即改名为中国工合运动上海促进委员会,以会员全体大会为最高组织,以主席,秘书,会计以及各分委员会的上席组成执行委员会,下设财务,技术,宣传三委员会。财务委员会负责筹募,接收,保管国内外同情工合人士的捐款。技术委员会负责搜罗技术专门人才及熟练技术工人,送至大后方,参加工业合作社的工作。宣传委员会负责出版及宣传工作。
  
第一任主席为徐新六,他由港乘桂林号航机飞武汉时遭敌机狙击遇难。
  2、工合香港促进委员会 成立于1938年8月,组织与工作与丁合上海促进委员会相同。上海在敌人控制之下,一切活动不能公开,香港则比较自由,刊物出版等都靠香港促进会,亦为沪会与总会间之枢纽。港会名誉主席宋庆龄,主席钟秉锋,副主席郑铁如,赞助人有中外友好人士25人。
  
3.工合国际委员会 1939年5月,为了推动国际进步力量支持工合运动,当时留在香港的宋庆龄、陈翰笙等发起成立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宋庆龄任名誉主席,香港基督教主教英人何明华任主席,委员有斯诺、路易·艾黎,美籍普律德女士等,陈翰笙任秘书,会计郑铁如,后为陈乙明。主要工作为;宣传、分配贷款、协助推进计划、视察,介绍技术及其他专家、设置研究机构、办理训练工作,出版刊物等。每年召开全体会议一次,平时由主席,秘书处理日常事务。工合国际委员会的成立,扩大了对外宣传,加强了训练工作,沟通了捐款者与指导机构的意见。由于工合国际委员会的推动,在纽约、伦敦等地成立了工合推进委员会,在海外华侨和同情中国抗战的各国进步团体以及国际友人中募集捐款,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转送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一部分交给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用之于指定的工合业务和训练工作。
  
工合国际委员会募集到的款项约500万美元。香港沦陷, 工合国际委员会迁设成都。陈翰笙曾在桂林主持工合研究所,后去印度,改由英人汤逊(Peten tounsend)任秘书,常驻渝,蓉两地。
  4.国外工合促进会 有工合菲律宾促进会,成立于1939年,有热心人士100余人为委员,名誉主席为菲总统夫人弗兰西斯女士塞尔夫人,委员会主席博雷博士,执行委员会主席但诺尔,主要工作为宣传与募捐。有工会纽约促进会,1940年成立,名誉主席罗斯福总统夫人,该会委员亚菲夫人曾于1944年来华考察,该会并委托艾黎为代表。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也成立了促进会。此外,还有美国援华委员会,英国援华委员会,为各种援华团体的联合组织,统筹捐款的支配,通过工合国际委员会对中国工合运动进行各种援助。

四、中共对工合运动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一直支持工合运动。1939年初,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正式成立,并派员到宝鸡建立工业合作社。同年,又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晋东南事务所。在延安亦建立了事务所。工合东南区的浙皖办事处曾深入皖南,组织工合社,支援抗日游击战争。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曾受工合国际委员会的委托,承制大批棉衣等转送抗日根据地。1939年9月25日,毛泽东主席曾致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何明华先生,对该会在帮助中国抗战方面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深表感佩,并表示·赞成易·艾黎为解放区争取国际支援,给予了高度赞扬。

五、工合的主要事业
  1945年,衡阳,桂林等地已经沦陷。当时,中国的工合运动有以下主要事业:
    1.军毯制造 制造军毯,系适应抗战的需要,受军政部军需署的委托,设立军毯合作社,军毯制造厂。总会设军毯管理委员会,于西南,西北两区设分处,负责总务,技术,组织,购运,成都,乐山,兰州,西安,宝鸡设管理分处,开展这项业务。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训练。原料就地取给,由贸易委员会所属复兴公司,花纱布管制局以及纱厂拨给。原料在运输途中,缺乏现代化工具,用人力小车,骆驼运输,而且税捐苛重,在陕,甘产区运出时常遭扣留。资金由军需署预拨周转金。
  
织毯工具自行添置或租用,西北区有打毛机11架,大型弹毛机22架,小型弹毛机20台,另有旧式弹弓,新式纺车1673台,手纺车8000台,旧式纺车420台,自制整理机,导纱车,织毯机共1000多台。西南区有弹毛机10架,脚踏纺车1000多台,另有辐纱机,缩毛机,缝纫机等。技术上按民间方法略有改良,纺毛采用原始式垂锭方法,以及较新的单线手摇及利用脚踏纺车。织毯,用手拉木机,每天l:小时能织6'--7条。后来改用铁盖无心大梭,每台有三个梭子,每两台机由一个童工换梭,每天可织20至50条,但需用合股毛线作纬,减少毛纬的卷捻及断头,同时要用平纹组织,增加射综速度。最后,经过洗毯,缩毯,起毛等工序,加以整理。
  制毯一项,先后织成250万条,军需署付款约100亿元,时值200亿元,全部供应军用,对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仅西北区,就有23个军毯合作社,成都有军毯厂。这项工作的开展,动员了乡村妇女、伤兵、鄂豫难民,前后不下7万人,仅西北区纺毛妇女有12000人,改进了农村生活,亦改良了纺毛和织毯技术。
  2、淘金事业 当时,黄金的主要产地在黑龙江省,年产4万两,占全国黄金产量的1/3,在大后方,都是二等以下的金矿区,分布在赣南、潭黔、陕南、川滇四区。赣南的上犹、永丰、吉水、兴国、南康、瑞金蕴藏金砂之量最多,淘金技术工人亦较多。曾在赣南组织了33个淘金合作社,社员315人,计划第1期淘取河金,第2期开挖山金,并注意勘测,发现新矿,湘西的桃源县冷家溪、黔省的梵静山、陕南的略阳、沔县、四川广元等地均产金,未能组社。由于采金方法拙劣,费力多而收效少,收购过程中的中间剥削严重,矿工的技术程度低,迷信与封建势力的阻碍,又缺乏专家探测,这项工作收效不大。
  
3、纺织工业1940年,全国有工业合作社1534个,其中纺织社610个,计川康262社,西北193社,东南32社,西南108社,云南15社。并在西北地区制造改良棉纺机,进行推广。此种棉纺机的特点是:防止条纱过粗的动作,减少换轴时间,可用脚踏,亦可用其他动力,每小时可多出半磅纱。还曾在宝鸡、凤县、南郑、洋县、城固、褒城推广单锭纺纱车,在这些地区以及陇县、镇平等地开办纺织传习班,提高纺纱技术。在兰州、天水、宝鸡、西安、荣昌等地提倡麻织品,组织麻织社。双石铺的机器社,曾制造纺毛机2000多架,配合制毯工作,进行推广。
  
4、造纸工业 上海原有现代造纸厂14家,大部分毁于战火,内迁的只龙华造纸厂一家,抗战时期在四川新设了中央造纸厂,产品远不敖民间需要,工合肥市因而提倡组导造纸工业社。1941年,东南区有21社,西南区2社,西北区8社,川康18社,合计49社。用土法生产,稍加改良,产品可以印书或屯报纸。组社时,由工合协会、中国农民银行、合作金库、经济部日用必需品管理处贷款协助。产品推销上,由联合社进行协助,大公报社等订购,预付货款。这项业务,对抗战文化的推进,起了一定作用。
  
5、化学工业 1941年东南区有49社,西北区61社,川康区66社。东献花我生产烤胶、土碱、磁器、肥皂、油墨、玻璃、电池、樟脑等,西北区生产烧碱、印刷油墨、漂白粉、普鲁士蓝、肥皂、硝酸、硫酸铜、硬脂酸、木盒子酸、硫酸锌、蓖麻油、精制蔗糖、矿物染料、植物染料等。陕南有制革、烛皂、漂染、榨油、造纸等。西南区利用蒸制药棉后的废液回收碱质,利用造纸废液提炼碱质,用五倍子代烤胶,用桦树籽与青矾染黑色皮革。川康区有硫酸社,为重庆三大硫酸厂之一。
  
6、制革工业 1941年东南区有5社,西献花我4社,西北区15社,川康7社,云南2社,主要用土法生产。
  
7、机器工业 1941年东南区6社,西南区1社,西北区7社,川康7社。1945年全国有39社。主要设在陕西双石铺、湖南衡阳、四川成都、乐山、江西赣县、安徽屯溪、广东曲江等地。
  
8、食品工业 1941年面粉社:西北区22社、川康8社、东南6社、西南2社、云南2社。同年碾米社:东南14社、西北3社。
  
9、矿冶工业 1941年淘金66社,煤矿21社,铁矿、炼铁11社。

6、工合社统计
    1、1944年分区统计:
地区 社数
陕 139
甘 54
豫 30
绥 9
川 146
滇 37
黔 6
粤 26
闽 5
浙 6
皖 5
合计 46.3
    2、1944年分类统计
业别 社数
五 金 39
矿 冶 5
纺 织 188
服 装 56
化 学 99
食 品 13
文 化 16
土木石 20
什 项 17
总 计 463

七、工合社的资金问题
  
1.生产事业,除有固定资本外,必须有相当数额的流动
资金,始能继续生产。工合社的自有资金,极度缺乏。根据
1944年第4季度统计,全国463社,社员7214人,平均每1社员
所认的股金仅3966元,总计28612253元。根据重庆市32社的
调查统计,自有资金包括入社股金和公积金仅占运用资金的
21.9l%。
  
2.资金运用情况分析
甲,全国1944年第4季度463社统计
股金 28612253元
贷款
工合贷款 17528175元
银行贷款23084968元
其他贷款31380884元
合计 100606280元
乙,1945年1~2月我曾调查重庆市工合社,计32社,其
资金来源如下:
项 别 %
社 股 18.18
公 积 金 3.73
工合贷款 2.10
联社贷款 5.36
合作金库贷款 20.18
国家银行贷款 2.35
商业银行贷款 4.1
私人贷款 43.39
合 计 100
    渝市32社资金总额38234184.77元,工合贷款月息2分5厘,系长期贷款,已用作固定资金。合作金库贷款,为期三个月或六个月,月息3分至4分5厘,系贷予15个社。国家银行贷款,期2月,月息3分2厘,贷给1个社。商业银行贷款分活期,透支、贴现,月息8分至9分,也有高至10分5厘或10分l厘。当时货币贬值,物价高涨,私人贷款期短、利息高,月息5分,大至10分5厘,多数则为8分与10分。银行的低利而长期贷款资金缺乏,深受私人高利贷资金的压迫。
    3.历年政府拨贷的资金
    自1939年起,国民党政府先后拨了8400万元,1945年初又拨了1亿元,月息5厘,5年以后,抽还本金。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负责转贷,月息2分5厘(最初原为9厘),由各区、所、站负责向工合社贷出,并负责收回。贷款办法,限于由工合指导组织并经登记或备案的各级工合社。贷款分,甲,流动资金贷款,以用于各级合作社购买原料,支付工资,厂租以及其他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流动资金为限,贷款数额以3个月内所需资金为准,期限最长1年。乙,设备资金贷款,各级合作社购置生产工具,机器,土地,修建厂房以及其他必要的设备资金。以设备总值90%为准,其期限最长5年,得分期偿还。丙,供销资金贷款,工合社或批准的联合供销机构为办理供销业务所需的资金,以所需全部资金80%为准,期限最长1年。
    此项贷款贷出结果,初期对各社颇多协助,多半是长期性贷款,利息低,又有较严密的监督。但贷出后,资金被移用,亦系普遍现象,甚至间有被工合指导人员挪用的。同时,贷款手续仍极繁冗,社内要用新式会计,增加了社的负担。
    还受战时损失,如工合设在桂林的盟军服务处,因桂林沦陷,损失1200万元。又有因工合社解散而贷款变成呆帐的。
    当时预计可收回的约6000多万元,为第一期贷款的八成。
    4.工合国际委员会的贷款
    工合国际委员会收到的国内外捐款,其中部分拨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作为培黎学校基金,用于对各级工合社的贷款,1945年统计,已贷出2亿元以上,当时预计1946年将再拨2亿元。在兰州一地,这项贷款包括工合贷款即达5500万元。贷款办法及利率与工合贷款相同。
    5.中国农民银行贷款
    这项贷款的总额,1944年为4000万元,1945年增至1亿元。贷款办法,由该行直接贷予农村工合社及其联合社,作为购置设备及生产营运之用。申请时,可由工合事务所介绍,根据下列原则商定:利用当地廉价农产品原料进行生产的,利用当地剩余农业劳动力,生产战时农民必需品,或生产出口贸易产品的。利率二分五厘,另加二厘,作为工合辅导及训练费用。1945年4月1日中国工合协会曾与中国农民银行签订协定,有效期两年。贷放结果,如四川荣昌计划贷放500万元,实际贷出信用贷款135万元,抵押贷款52.9万元。每笔贷额最高15万元,一般为6万,8万元,与需要的80%相距甚远,而且手续繁冗。
    6.工合联合社的信托业务
    工合联合社亦办理信托业务,其目标为:便利社员社及社员存款,吸收社会游资,实行对各社贷款,扩大各社信用,为各社担保。业务有存款,包括活期存款,特别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放款,包括设备放款,原料放款,生产费用放款,票据贴现,透支等。放款利率,1至3个月三分二厘,6个月三分五厘,1年以上四分。也办理代理收付业务。
此项信托业务的成效以重庆市工合联合社为例:1945年存款,1月份547万元,6月份3894万元,放款,供销部透支5月底1500万元,6月底透支405万元,抵押放款6月底849万元,贴现放款6月底70万元。

八、联合社的情况和问题
  工合曾设立联合社。设立工合联合社的主要目标:甲辅助单位社的发展。(1)解决单位社产品的供销问题,包括原料与市场,(2)解决单位社的资金问题,吸收各方投资,设立信托部,吸收社会游资,(3)解决单位社的教育问题,(4)解决
单位社的社员福利问题。乙,希望逐步达到建立由区联社一县联社一省联社的联合社系统。丙,代替工合辅导机构。
联合社的组织系统,如下图;
  联合社的资金,包括股金,由社员社分期交纳,并以盈余分配部分转作股金,辅导机关工合协会以及信用机关如中国农民银行,合作金库,国家银行,商业银行的贷款,设立信托部,吸收社会游资。
    联合社的业务,1.供销业务,如供给原料,包括定货,代办,买卖,推销产品,附设仓库,兼办运输等。2.信托业务,如重庆联合社信托部吸收的存款,40%可以运用,供给单位社的贷款,每月平均达1100万元。联合社对单位社的辅导工作,包括社务指导,业务指导,财务稽核,员工培训,以及社员福利事业的协助。
    工合联合社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如自有资金短绌,以重庆市联合社为例,1944年底自有资金仅130万元,1945年6月2684700元,低利贷款不易获得,业务开展,难有把握,盈余不多,开支过大,经营人才缺乏,理,监事会不易健全,监察力量过弱,单位社每重视自身业务,不能积极支持联社,单位社有时信用欠佳,阻碍联社业务的发展与资金的运用。

九、工合干部积极参加进步活动
  工台运动一开始,就有许多进步人士参加这项运动。各地的不少工合干部在当地参加各项抗日宣传活动,积极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有的深入到游击区进行活动。有的干部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拘禁,工合总会及区,所运用各种关系对被捕的同志进行营救。有的地区沦陷了,工合干部转移到敌后开展工作,如工合西南区的干部在桂林沦陷前,转移到桂东的昭平,黄姚,在当地开展社会调查,宣传抗日,组织合作社。抗日战争胜利,在国共进行和谈期间,为壮大和淡声势,并获得扶助力量,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特地举行招待会,招待政协代表和新闻界,会前由副总干事于永滋以及张立森,秦柳方专程看望中共和谈代表和邵力子等,邀请他们参加。这次招待会子1946年1月29日下午6时在重庆胜利大厦举行,到会的有邵力子,张申府,董必武,邓颖超,梁漱溟和爱德渥利,以及各报记者共50余人。招待会由于永滋主持,并报告了该会的工作。报告说,该会成立7年多来,在政府与国内金融等社会各界,特别是海外侨胞与美英各国友人赞助之下,工作区域涉及陕,甘,宁,晋,豫,鄂,川,康、滇,黔,湘,桂,赣,闽,浙等17省,所组织的工业合作社,最多时达1789社,社员25682人,援助了20几万失业者和难民,使其获得工作与救济。工合社历年制出纺织,榨油,印刷等机器及农具等12万余具,帆布,军布及各种民用布匹82450余万平方码,,军毯250余万条,军服,军鞋等及日用服装1100余万套,此外如皮革,烛皂,印刷,造纸,食品,土木等部门对于战时军需民用,有相当贡献。最近几年,因战时物价剧涨及工商统制,各地工合社多属劳动工人组合,其所受资金困难之匮乏,以及在原料供给与产品运销各方面所受的痛苦,实远较一般工厂为尤甚。加以敌寇不断窜扰,战区及接近战区各社遭受莫大损失。自抗战胜利结束后,在物价暴跌与市场停滞之下,该会事业更陷子空前严重危机之中。
    半年以来,全国各地工合社被迫停工者几达2/3,目前勉强维持者,仅有400余社。一个适合现阶段国情需要,值得努力推进的社会化民主化的经济建设运动,今后在和平建国期内更应扩大发展,组织各项中小生产,以贯彻民生主义经济政策。中国工合运动只有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积极提倡扶助之下,方能扩大发展,因此该会向社会各界呼吁:
    1.确定工业合作在经济建设纲领与计划中之应有地位;工合事业应与国营民营事业同等重视,政府应予切实扶助。
    2.政府召开全国经济会议时,工合协会及全国各级工合社应有代表参加。
    3.请求政府指令国家银行拨付紧急贷款20亿元,救济现有全国各地工合社。
    4.收复区及各地生产救济及以工代赈工作,应采取合作方式进行。
    5.政府应指拨收复区敌伪工厂若干所,交由工合协会以合作方式经营之。
    6.请求政府增拨战后工合发展基金80亿元。
    报告后,邵力子,张申府亦在会上作了讲演,受到各方重视。

十、工合运动的结束与恢复
  1946年2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迁沪,会址设在圆明园路。工合国际委员会由成都迁回香港,秘书汤逊则经常派驻上海(建国后,汤逊回英国,现在伦敦)。
1940年,在陕西双石铺筹设了培黎工艺学校,一直由路易·艾黎担任校长。1943年这个学校迁至兰州,1944年再迁河西走廊的山丹,先后培养了中等技术人才六七百人。
    抗战胜利后,工合在收复区未能积极开展工作,原在内地的工合社逐年减少。1946年底计348社,社员6100人;1947年底333社,社员5455人'1948年底,316社,社员3972人。
    1948年的工合社分布在广东的梅县,南雄,广州、曲江、和平,老隆,福建的长汀,连城,江西的赣州,雩都,浙江的海门,丽水,湖南的邵阳,衡阳,广西的桂林,宾阳,四川的梁山,万县、荣昌,重庆,云南的丽江,玉溪,陕西的宝鸡,西安,南郑,凤县,甘肃的兰州,天水,徽县,甘谷,秦安,平凉,河南的郑州,镇平,河北的北平,天津。以行业划分,计棉织76社,麻织9社,丝纺15社,毛织23社、渔业4社,农产加工16社,制革13社,皮件19社,造纸37社,印刷10社,文具4社、采矿3社,机器13社,五金12社,家具10社,火柴、烛,皂8社,瓷器6社,缝纫26社,其他12社,总计316社。另有工合联合社14社。
    上海解放前,该会总干事张福良去了美国,其余干部都留守。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派沙千里等接管该会,我亦参加了接管工作。不久,迁北京,由颜泽龙任代理总千事,1951年合并于全国合作总社。培黎学校于1952年迁回兰州,改为兰州石油学校。工合国际委员会于1952年在香港宣告停止活动。
  1980年,胡愈之等以及工合老同志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恢复工合的活动。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于1983年11月召开了工合全国代表会议,推举薛暮桥为名誉理事长,路易·艾黎为名誉顾问,选出了49位理事,罗俊为理事长,后由毕平非代理。1988年11月召开第二次理事会(扩大),改选申健同志为理事长,申健同志逝世,由卢广绵代理,副理事长谢邦选,秦柳方。工合协会恢复活动后,开展了成立省,市分会及支会,组社,培训,咨询等业务。目前,上海,海南,辽宁,河南以及江苏,苏州等省,市,亦成立了工合协会,工合企业发展得又得又好,有的还建立了工合企业集团,利用外资。甘肃、新疆亦建有工合企业。1987年9月,经主管部门批准,工合国际委员会恢复活动,先后由路易·艾黎、杨波任主席,恢复了对外宣传、联系、筹集捐款等活动,并在甘肃的山丹、湖北洪湖、山东龙口——蓬莱和北京郊区海淀设立工合试验区(点)。路易·艾黎1987年底在北京逝世后,1992年1月30日成立了路易·艾黎合作事业基金会,由杨波任基金会主席,准备继续推进路易·艾黎生前提倡的工合事业。在新在历史时期,工合运动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0号吉利家园3号楼805室 邮编:100029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一号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图书馆206室 邮编:100085
京ICP备060089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