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工合动态
  公告
  合作社调研
     内蒙古牧民合作与组织的现状与特点
发布时间:2011-09-19      点击次数:6923

 

 

内蒙古牧民合作与组织的现状与特点

杨丽

  近几年,为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收入增加,政府部门鼓励、支持并通过建立示范引导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学术界从牧区合作与组织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家庭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出发,也提出重建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社会上从事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机构和人士,从关心草原生态环境与牧民生计的角度,也对牧区牧民的合作与组织寄予了厚望。草原牧民的合作与组织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现阶段牧民合作与组织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运作方式和特点,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我们走访和调查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盟的一些牧民合作与组织,试图对以上问题作些初浅的分析与判断。
一、 牧民合作与组织建立的背景
  从调查的情况看,牧民合作与组织的建立与起因,与现行的政策、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草原自然生态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1、政策背景。为防止沙尘暴和遏制草原退化趋势,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草原生态的政策和法律,如加大实行草原承包政策的力度,推行草畜平衡的做法,并重新修订和颁布实施草原法等。同时实施了恢复建设草原的各项措施,如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影响下,各类牧民合作与组织也应运而生。如我们调查的正镶白旗苏和牧机机械厂,就是在实行禁牧、休牧的政策背景下,自由放牧改变成舍饲半舍饲的生产方式后,牧民对草的需求量增加,进而对打草机的需求增加,这就为苏和研制和推销打草机提供了机遇,牧机厂也在顺应政策要求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正镶白旗英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在草场实行家庭承包后,由于人均草场承包面积小、草场退化严重,就把几户牧民的草场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利用草场。同时从事人工牧草种植,通过种草改良草场。
  2、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牧户因生产规模很小,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没有能力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牧民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与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仍有相当的距离, 畜产品的市场认同度和竞争力较低。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急需牧民的合作与组织,把分散的牧户组织起来,形成代表牧民自身利益的组织或团体,在市场谈判中争取处于主动地位,切实保障牧民的利益。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建立的高产奶牛协会,为牧民组织统一销售,严把牛奶质量关,统一牛奶质量,避免不合格的产品,逐步赢得信誉,成为伊利、光明、三元等乳业集团的奶源基地。
  3、自然灾害的影响。内蒙古的气候条件敏感而多变,旱灾、风灾、雪灾、蝗灾等时有发生。在年景好的情况下,牧民可以分散经营,但是灾害发生后,就需要考虑彼此合作,共渡难关。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就是在灾害发生后建立起来的。1999年,该嘎查还是自治区百强嘎查之一,但是2001年的一场旱灾,使嘎查的牲畜损失了一半,出现了贫困户,成为全旗贫困户最多的嘎查。旱灾过后,草场退化,之后又发生蝗灾,在这种情况下,牧民开始考虑合作,为避免重复投入,在草场统一管理、统一治理蝗虫、联合打草等方面开始进行合作。
  4、保护草原生态和文化方面的原因。过去蒙古人把水草放在第一位,牲畜放在第二位,草原文化是以草为中心的文化。游牧文化对自然是顺遂而不是改造,游牧与自然浑为一体,生物与环境统一。历史研究证明:凡是游牧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都是生态环境最好的时期。游牧方式在不同季节使用不同草场,给草场休养生息的机会,以达到对草原的可持续利用,这本身就是对草场资源的保护。内蒙古草原牧区发展问题的基础是草原生态环境,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定位首先应是生态功能,其次是文化保护和旅游功能,第三才是经济功能。牧区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游牧经济、草原文化长期互动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和文化相统一的遗产。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有必要总结历史的教训,努力探索内蒙古草原发展的新模式。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针对草场承包后草场越来越小、退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试图使牧民在草场利用方面进行合作,实行小范围游牧保护草原生态。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民联户轮牧保护和继承草原文化的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进而建立了苏尼特左旗塔木其生态恢复牧民合作组织,在合作组织内部,设想按照传统把草场划分为四季草场,实行季节性轮牧,恢复草原生态。

二、 牧民合作组织的运行特点及成效
  牧民合作与组织都在各自不同的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在运行过程中,这些组织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内容逐步增多,合作方式逐渐改进和完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合作范围与合作方式
  我们所调查的牧民协会与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合作范围越来越大,合作组织的发展与牧民的利益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正镶白旗英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牧业协会),由成立之初的几家牧户,发展到现在有十几户会员,其中有8户牧民入股,入股会员可以分享协会利润。合作方式为,按照草场、牲畜(10%的资产入股)入股,协会制定最低保护价。协会内部富裕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有能力的牧业大户承包3-5户没有经营能力的牧民草场,协会为贫困户制定草场保护价,保证了贫困户的收入。苏尼特左旗塔木其生态恢复牧民合作组织,刚成立一年,有6户牧民自愿加入,每户以1000元入股。6户牧民分为三组,每2户为一组,现在每2户的草场合在一起共同放牧,同时开展劳动合作,进行畜产品的统一销售等。他们打算扩大草场合作范围,增加更多合作内容。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2003年成立,牧民以交会费的形式加入协会,会员由当初的8户发展到现在的65户,其中有45户以现金入股,每户股金2500元。协会用股金建立了互助基金,用于支援贫困户发展生产。此外,协会负责人(也是嘎查长)还恢复了以前的生产小组,没有入会的牧民以小组方式进行劳动合作,协会还为各小组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如繁育种畜、统一销售畜产品等。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建立的高产奶牛协会,刚开始协会只有15户牧民加入,现在协会下设6个组,每个组20多户,协会共有140多户会员。协会还在不断发展壮大,牧民交会费后即可加入协会,会员主要在产品销售方面进行合作。

(二)合作内容及所取得的成效
  参加合作组织的牧民逐渐增多,合作方式多种多样。与此同时,牧民合作的领域也不断扩展。从我们调查了解的这些合作组织来看,目前除了在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方面的合作外,合作事业也在向第二、三产业扩展。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在草场利用、牲畜品种改良、生产资料和畜产品销售方面、劳动力利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探索和尝试了不同的合作途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草场利用合作及成效。
  牧民合作与组织对草原的利用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通过人工种草满足牲畜对草料的需求,同时保护草原;延长放牧半径,实行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在合作组织内部,鼓励草场在富户和贫困户之间流动,以承包或租赁的方式,既保证贫困户的收入,同时避免草场超载,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
  正镶白旗英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牧业协会)在草场围栏后,主要从事人工牧草种植,销售草籽。协会引进新的牧草种子,牧民种植牧草的产草量远远高于天然草场的产草量,增加了牧民收入,也保护了草原。协会还号召牧民按照草场和牲畜入股,进行畜牧业联合生产。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帮助贫困户收回抵押给放贷人的草场,终止了放贷人对草场的掠夺式经营,并对草场实行统一管理,协会给无畜户和富裕户建立合作的桥梁,将无畜户的草场租给嘎查内部的大户经营,建立草场保护价,保证贫困户的收入。针对草场退化严重的问题,协会还建立青饲料基地,青贮饲料收割后以成本价分配给牧民。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的高产奶牛协会, 为解决土地利用和草原退化等问题,在嘎查(协会)统一经营的草场上,种植了优质牧草,改良了退化草场,其余草场实行划区轮牧。苏尼特左旗塔木其生态恢复牧民合作组织,在草场利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逐步予以实践,首先为合作组织的牧户成员留出机动草场,一般不使用,只在出现自然灾害时为合作组织成员共同使用。还按照传统划分四季牧场,实行季节性轮牧。此外,合作组织还把进城务工的牧户和贫困户的草场租过来统一管理。
  2、牲畜饲养与品种改良方面的合作及成效。
  牧民合作与组织在饲养牲畜和品种改良方面的合作内容主要有,发挥有能力牧户的作用,让他们饲养协会的牲畜;用一定数量的流动畜群扶持贫困户;协会对牧民进行牲畜饲养方法培训;协会进行牲畜品种改良,增加牧民收入。
  正镶白旗英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牧业协会),号召牧民按照牲畜入股,让有能力的牧户养殖协会的牲畜,协会制订最低保护价,使牧民们有能力应对市场,拒绝商贩的低价收购。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用流动羊群扶贫,把200只母羊分给贫困户经营,等母羊产下羊羔后,羔羊留给贫困户,母羊归还协会,协会再把这群母羊分给其他贫困户。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的高产奶牛协会, 为牧民引进新品种奶牛后,每年办六、七次培训班,帮助牧民掌握高产奶牛的饲养技术。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建立了良种种畜基地,协会成员经营优良种畜后,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如协会培育的优良种羊,多次获得旗县嘉奖,优良种羊的体长和体重都优于普通羊。出售种羊的价格也远高于普通羊,为牧民增加了收入。新左旗的肉牛、肉羊和绒山羊协会也在相应品种的改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努力提高产肉量和产绒量的同时,也注重质量的提高。
  3、流通领域的合作及成效。
  合作组织在生产资料购买和畜产品出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帮助牧民直接到产地购买牧草和精饲料,为牧民节省生产成本。在销售羊毛时,协会与毛纺厂联合,减少了商人的中间盘剥。在购买兽药时,协会直接从药厂订购,为牧民节省了支出。在治理蝗虫灾害时,协会把牧民组织在一起,统一灭灾,取得一家一户难以取得的效果。再如苏尼特左旗塔木其生态恢复牧民合作组织,在出售羊绒时,提前派人做市场调查,然后组织牧民统一出售,降低了市场风险损失。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建立的高产奶牛协会、新左旗的肉牛协会,都直接和大型企业联合,引进畜产品加工企业,如羊绒加工企业、乳业集团、餐饮企业等,直接把产品销售给这些大型企业,减少了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益。
  4、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及成效。
  建立合作组织后,对劳动力的合理利用主要体现在牧民把牲畜合在一起放牧,在接羔、保羔、剪羊毛、洗羊等方面进行合作。如苏尼特左旗塔木其生态恢复牧民合作组织,先在两户之间进行合作,从最容易合作的人群和最容易合作的事情做起,引导牧民互帮互助。如引导父亲和儿子两家合在一起放牧、接羔和保羔。再如,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在嘎查内部恢复以前的生产小组,由协会骨干担任小组长,剪羊毛、洗羊等劳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并打算进一步形成制度规范的合作方式。
  资金方面的互助合作非常重要。没有牲畜的贫困户借了高利贷后还不上钱,就用草场抵押。放贷者占用草场后,往往超载过牧,造成草场迅速退化。有牲畜的牧民借了高利贷以后,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还钱的,放贷者就把羊和羊绒作低价拿走,实际上也拿走了畜牧业的利润。还有的牧户家庭在生产生活和过年过节急需用钱时,往往低价出售畜产品。针对这些情况,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为贫困户发放救济扶贫贷款,有效的解救了已陷入高利贷的贫困户。互助基金为急需用钱的牧民解燃眉之急,使牧民在销售产品时能够等到价钱好时再卖。苏尼特左旗塔木其生态恢复牧民合作组织,也正在筹划建立互助基金,帮助牧民解决高利贷灾难,帮助牧民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损失,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应对的问题。
  技术和设备设施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前面所述的人工种草、牲畜品种改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合作,都同时兼有技术合作的内容。正镶白旗英图牧业协会为牧民培养技术人才,如防疫员、驾驶员等。正镶白旗苏和牧机机械厂,与牧民建立了密切的技术服务关系。牧民不只是被当作消费者,还参与研究牧机的设计和改造,不仅节省了打草成本,而且减轻了机车对草场的破坏。工厂的工人也全部是牧民,他们在工厂学到了焊接等技术。
  在设备设施合作方面,合作组织盘活了现有资源,如在合作组织内共用拖拉机、打草机等设备设施。
  5、合作领域的扩展。
  牧民合作组织除了在畜牧业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合作外,也在向畜产品加工,以及二、三产业发展。他们普遍认识到不能单在草场上做文章,目前情况下增加牲口的可能性很小,合作组织的出路是搞加工增殖,并应该将畜牧业的利润留给牧民。正镶白旗英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牧业协会),进行奶产品加工,畜产品品牌经营,也开展一些旅游经营。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准备启动冷库,赚取肉食品季节差价。同时,协会还打算搞旅游点,办职业学校等等。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建立的高产奶牛协会,合作内容和经营范围早已超出了奶业合作的范畴,而是向工业和服务业方向发展,建立了砖厂,成立了机械队修路建房,这些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合作组织的运行和管理特点
  1、能人、大户带动型合作组织。我们调查的牧民合作与组织的负责人或发起人,都是牧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自己首先钻研技术,尝试使用新技术,在畜牧业上经营有道,在嘎查治理方面经验丰富,对牧区的特点和牧民的需求有深刻的了解,对外界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联络能力。这样的人才自然而然成为了合作组织的带头人。如正镶白旗苏和牧机机械厂厂长苏和,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学习,研制出打草机,建起了牧机厂。他本人还曾担任过六年的嘎查书记。正镶白旗英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牧业协会)的负责人巴图,首先在自己承包的草场种植多年生牧草,取得成效后,带领贫困牧户和其他牧户承包种植牧草,通过种草改良草场,增加牧民收入。他曾经担任嘎查长,还当过全国劳模。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会长浩比斯哈拉图,从1991年开始当嘎查长,至今已有16年的嘎查治理经验。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高产奶牛协会会长乔玉芳,是当年的下乡插队青年,1997年开始任嘎查书记兼嘎查长,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百佳杰出妇女。
  2、合作组织、协会、村委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三块牌子,一班人马。合作组织的创建人多是原任或现任嘎查长或书记,或嘎查长兼书记,他们的多重角色身份,使合作组织的经营与嘎查行政组织的治理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如正镶白旗英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牧业协会),采用“协会+公司+支部”的形式,协会的目的是提高牧民收入,公司的目的是提高投资者的收入,支部的目的是实行嘎查治理。三者相互结合,实行嘎查治理、牧民联合参与的生产经营模式。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会长也同时担任嘎查长,协会的运作采用“协会+村委会”的形式,会长浩比斯哈拉图表示,他是会长,自然要关心协会成员的利益,同时他又是嘎查长,会员以外其他牧民的利益也是他应该关心的。所以协会的运作与嘎查的发展融为一体。下一步,他想把协会转成合作社,目的是增加牧民收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高产奶牛协会,也采取了同样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协会和村委会都是一班人马。
  3、外力推动型合作组织。合作组织的发展,外界力量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我们调查的协会大多不同程度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如正镶白旗英图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牧业协会),争取到了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得到国家补贴。苏尼特左旗塔木其生态恢复牧民合作组织,与“内蒙古楚日雅牧区生态研究中心”合作,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政府对合作社项目的配套资金。东乌旗吉诺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的哈日高毕牧业协会,也在政府项目支持下建立了青贮饲料基地。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高产奶牛协会,利用政府的农电改造、自来水、农村道路建设、青贮饲料和网围栏等项目,以及多种经营贴息等资金促进协会的迅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在人员上也提供了帮助,政府有关部门和一些社会机构派出业务骨干带着合作项目深入到牧民中间,帮助牧民设计建立合作社,并解决合作组织创建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合作社的登记注册、畜产品商标注册、草场流转手续、市场调查等等工作。

三、合作组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牧民合作与组织在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差距。由于较长时期的独家独户的经营习惯,牧民对合作组织的思想认识并不一致。一些大户经营状况较好,认为不需要合作。而普通的牧户迫于生存和生计的压力,想方设法增加收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家中病人的医疗问题,以及改善日常生活等,他们比较重视眼前利益,期望合作社短期内就能取得良好效益,这样才有参加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否则,对加入合作社就持观望和摇摆的态度。这对于合作成员本来就较少的合作组织来说,不利于其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草场利用方面的问题
  在草场利用方面进行合作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对草场的合理利用,保护草原生态方面,有些合作甚至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反面。如围封禁牧后,不是每个地方、每个合作组织都有条件并适合种植饲料地。在不适合开垦的地方种植饲料地,只会造成对草根的破坏,进而对草原生态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在什么地方种什么样的草、种植多大面积等,也同样需要认真考虑和评估对草原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草场整合方面,如果集体有统一经营的草场,实行轮牧还比较容易,但在草场全部划分到户的情况下,打破户与户之间的界限,实行小范围的游牧也比较困难。其中既有草场承包政策的压力,又受牧民独家独户经营习惯的影响,也与不同牧民拥有的草场数量和质量不同有关,拥有草场数量较多且以前对草场投入多的牧户不愿意和草场数量少且质量差的牧户把草场合在一起。此外,草场的流转也需要考虑生态影响,目前的草场流转往往会造成过度放牧,对草原生态保护起了反向作用,草场越流转,退化越严重。

(三)牲畜饲养和品种改良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牲畜饲养和品种改良方面有较多的合作,但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协会成员没有按照科学方法饲养引起的品质下降问题,引进的改良品种与原有品种之间的冲突问题,改良品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问题,以及当地原有品种的消失问题等。加上品种改良多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带来质量下降的问题等等。

(四)流通领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流通领域的合作风险较大。合作组织在进入市场时,面临着与商业企业的竞争,非盈利的合作组织与追逐私利的公司竞争,往往处于劣势。加上市场多变风险大,使合作组织在流通领域的合作遇到了不少问题。

(五)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是合作组织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牧民合作组织中成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牧区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使牧民合作组织成员的素质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不利于合作组织的经营运作和健康发展。有些发展较好的合作组织能吸引年轻大学生到协会就业,但大多数处于发展初期的合作组织仍然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畜产品加工技术人才、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人才、会计管理等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牧民合作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社在资金方面,也面临着贷款难、贷款利息高等问题,合作社内部建立互助基金,仍需取得政府金融部门的同意和支持。

四、对牧民合作与组织的思考和建议
(一)从牧民合作与组织建立的不同背景来看,现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都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牧民合作组织的数量和参加的成员都呈增长趋势,但还存在大多数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也说明合作组织仍处于发展初期,运作和管理缺乏经验,合作成效也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因此,合作组织应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增加合作社成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应有的监督权利,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合作社运作的规范性管理,逐步增强牧民对合作社的认识,调动他们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在草场利用方面的合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对对草场的合理利用、对草原生态和文化进行保护的目标,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牧民主要解决生存和生计问题的情况下,要通过牧民合作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公共产品,难度较大。而且合作的结果很可能与最初的设想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急需要对合作社的行为进行规范,如饲料地科学合理的建立,草场流转后的合理利用,在牧民自愿的情况下对草场的有效整合等,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加投入,引导和鼓励合作社在经营中考虑草原生态保护。

(三)合作组织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人才、技术、资金的缺乏也制约着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合作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牧民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创造有利条件为合作组织引进人才,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四)当前,牧民合作组织主要靠政府推动和能人带动,反映出牧区合作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合作组织发展的内生性相对不足,也给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带来了隐忧。靠行政力量推动建立的合作组织,尽管发展迅速,合作组织的数量增长较快,但真正运转顺畅的很少。因此,政府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应该从扶持合作社建立起步,转向着重培育合作社良好的运作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2007年草原游学学员手册》,人与草原网络,2007年10月。
2、锡盟农牧业局,“关于示范引导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施方案”,内蒙古新闻网,2007年1月25日。
3、中国保护草原网络专家组,“调整内蒙古牧区生态建设模式,加强牧区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新京报网。
4、单之蔷,“游牧的起源”,《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9期。
5、申端锋,“农民合作的想象与现实”,《读书》,2007年9期。
6、韩淑梅、段东霞,“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内蒙古的启示”。

 

版权所有: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20号吉利家园3号楼805室 邮编:100029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一号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图书馆206室 邮编:100085
京ICP备0600896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