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培训培训者" 学习班活动


中加工合发展项目
合作社"培训培训者" 学习班活动

中加工合发展项目在北京,上海和河南登封市举办共举办了三期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学习班。学习班由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办,加拿大合作社协会资助,中加工合发展项目办公室督导。
合作社"培训培训者"目标符合十六大精神
这三次学习班进行之日,恰是党的十六大会议开幕前后。学员说,合作社符合十六大精神。学习班受到了社会热烈的欢迎。
第一期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学习班:于2002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北京惠侨饭店举办。学习班由加拿大合作社问题专家Peter、合作社人才培训专家Doris、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苑鹏、国鲁来、齐丽梅三位博士共同出任培训师。共有26名学员参加了全程培训。他们中有上海希盟成员的企业代表、河南登封中岳区推广合作社的地方官员和农民、河北曲阳县欲走合作社道路的农民、来自于香港乐施会贵州项目办公室、安徽霍山中荷项目办公室和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对合作社感兴趣的大学生和中国改革杂志社农村版的编辑、记者。为期5天的学习班,课程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包括国际合作社发展历史介绍、特别是日本和德国合作社运动史介绍、合作社的基础知识讲解、ICA的七项基本原则讨论、加拿大的员工合作社介绍、专题讨论、合作社推广能力培训、TOT培训技术,并组织全体学员到北京顺义区新特新葡萄合作社进行了现场参观。
第二期合作社"培训培训者"上海学习班:于2002年11月8日-9日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举行。原计划25名学员,但实际出席人数多达44名。其中有上海闸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甘维刚、副局长苑宅香、上海行健学院副院长袁允伟。学员中来自于上海希盟网络17家成员企业,企业管理层的总经理和董事长或厂长级别的13人;来自于上海闸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4人及其所属两家开业指导中心主任和商委干校的校长;来自于9家各种培训职业院校,6位是校长或副校长。上海市政府中小企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沈惠、上海工合协会副秘书长吴悦影、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葛修禄和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张佩霞等关心合作社事业人士作为嘉宾亲临培训班.上海市工业合作协会,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所均派代表出席。培训课程由加拿大合作社协会培训师Doris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苑鹏博士联合进行。重点由苑鹏博士讲授了国际合作社联盟关于合作社的定义、价值和原则,合作社的管理机构和治理。Doris女士重点讲授了合作社"培训培训者"技术和怎样建立合作社。课程内容安排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训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葛修禄先生、张佩霞女士分别对在中国怎样应用国际合作社联盟的7条合作社原则及企业改革实践,做了精彩发言。
第三次登封培训班:参加2002年11月25日至28日第三次登封培训班的学员有:登封市中岳办事处6人;登封市劳动人事局1人;登封市农村妇女发展推动小组3人;中岳办事处下属各村30人;新郑市返乡打工妹联谊会4人;漯河市郾城新店乡4人;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1人;安徽省霍山县2人.总计:51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29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鲁来博士是主讲老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合作社的定义与基本原则;合作社与"人民公社"的本质区别。2.合作社的组织机构:为什么需要合作社;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是什么;相对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社在管理结构、运作体系和分配制度方面对社员有什么好处;农村合作社的几种主要类型对比。3。了解国内外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当前国内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外部环境;国际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与发展现状4。懂得创办合作社的主要程序,合作社的注册登记与建立步骤;5。学习运用参与式的方法组织管理合作社。

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社原则与学员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培训前调查先行,教材编写理论联系实际:中加工合项目办于2002年5月至8月分别在北京,上海,贵州等地进行合作社TOT培训需求调查,初步掌握了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在培训教材编写大纲和教材质量要求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向中国培训教材编写专家和加拿大专家详细交流。聘请六个组织/个人对培训教材初稿进行评议。他们中有合作经济专家,有推动合作经济工作者,有多年合作社实践这,有立志走合作社道路人士。同时组织中国培训教材编写专家和加拿大专家交流对教材修改意见和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学习班意见。各期学习班的设计都贯穿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将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社原则与学员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培训班紧密围绕学员的需求进行:   每期培训班第一内容是进行祥细的需求调查,使培训紧密围绕学员的需求进行。从三期培训班查明,学员主要想从培训中得到对以下方面问题的回答:1.合作社的建立与推广:如何建立员工合作社?怎样创建农村合作社?村级合作社怎样推广?合作社如何持续发展?2。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国际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合作社的成功范例介绍,CCA的发展和经验介绍,国内合作社现状。3。合作社的管理与治理:,合作社的管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合作社的具体运作模式。4。股东、股份与社员关系:合作社对社员入股有什么要求?如何使"股份"和"合作"实行有机结合?合作社社员可以要求退股吗?如何退股?怎样计算?合作社怎样分红?分红率与银行利率是什么关系?可以高于银行的利率吗?5。合作社法:如何使政府或社会了解规范的合作社,并且加以支持?没有监督机构或组织,合作社怎样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6。合作社与各界关系:合作社与企业之间、行政机关的关系怎样才能理顺?7。农村专业合作社:如何搞好农村专业合作社?8。合作社与其他经济形式的区别?9。采取何种形式教育农民认识合作社组织的重要性?
 培训后学员表达出新的需求和更高的期望:学习班上气氛热烈,学员他们紧密结合自己的职责或工作,实际需求明确具体,讨论踊跃。发问单刀直入,探讨尖锐深刻。在培训完成后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学员表达出新的需求和更高的期望。表明培训产生了良好效果。在培训结束时调查中,学员普遍反映的需求和期望有:
1.扩大交流,加强跟踪服务和网络建设:持之以恒,不要项目结束,合作运动结束;加强中外交流和地区间交流;在全国了解各地的培训需求,建立合作社联系网络; 2。增强各组织间的联合,通过工合的纽带作用,使合作社先合作起来,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包括信息、资金和人才等;3。深化培训:加强合作社业务知识、经营水平的培训。加强多方面人才的培训;长期或经常性的组织培训;加强合作社的实际应用培训,怎样避免少走弯路?怎样创建一个合作社?如何吸引人们参与创建活动?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培养合作社骨干人员推动合作社的发展;4。结合实际具体问题与结合国情,组织合作社实地考察。
培训效果良好,学员满意度较高:根据所有位学员对14项指标评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员满意度较高。满意和非常满意比例超过80%的指标有,总体收获,总的培训效果,课程安排,组织与协调、场地、设备、资料、教师总评价、教师知识层次、授课形式和答题准确度等,占所有指标的80%。对总体设计,案例选择,一部分学员表示不满意。对培训时间,有一部分学员认为培训时间太短。均反映出学员对合作社"培训培训者"的需求十分强烈,希望这种培训能紧密结合他们的实际,解决他们的问题。

协调员、培训师和学员互动--参与式培训效果显著
培训班始终贯穿了参与式培训法,从设计到操作,都注意到充分调动协调员、培训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互动氛围,学员普遍感到新鲜有趣,强化了培训效果。尤其是第三期培训班全程采用了参与式的方法。参与式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成为培训师与学员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增强了培训者与学员推广合作社理念的信心与决心。
"提问-讲解-讨论-反馈-点评"法:第三期培训班的学员普遍来自农村,为了更好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这期培训班,通过"提问-讲解-讨论-反馈-点评"的方式,首先让学员根据自己的认识对相关专题发表看法,讲师再结合学员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合作社的相关知识,然后学员对讲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反馈讨论意见;最后由讲师点评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学员通过这种由浅入深、互动交流的形式,既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头脑风暴":"人民公社是合作社吗?"活动:协调员热情投入,做了充分的设计和准备工作,根据现场情景和教学及时调整内容,气氛活跃,调动大家积极参与和思考。同时承上启下,对刚刚完成的内容进行要点述评,引伸出将要进行的内容要点,起到逻辑框架,强化主题线索的作用。例如,对国际合作社联盟七项原则进行培训时,首先采用了问答式"头脑风暴"活动,协调员袁英华提出问题:"人民公社是合作社吗?"。为什么你认为"人民公社是合作社?"和"为什么不是"?学员们踊跃地从分配制度、所有制、管理形式等方面区分了合作社与人民公社的不同,包括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分配制度大锅饭,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所有制是集体所有,管理形式是行政方式,自上而下;而合作社是民间组织/企业,是为社员服务的,按劳分配,自主、自愿结合,是属于社员所有,由社员管理,社员控制,民主治理的。这时协调员请培训师进行专题发言,从理论上回答"人民公社是合作社吗?"这一问题。
参与式进行 "国际合作社联盟七条合作社原则"培训活动:在此"头脑风暴"基础上,协调员请培训师进行"什么是合作社","国际合作社联盟七条合作社原则"的内容课程。培训师国鲁来原担心这一部分内容枯燥、平淡,提不起学员的兴趣。但短短的10分钟"头脑风暴"活动,已将七条ICA合作社原则与中国历史上的弯路联系起来,与老百姓心中的惨痛记忆联系起来。这时介绍合作社和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七条基本原则,使学员深刻地体会到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七条基本原则,字字句句都来自于实践,贯穿了保护社员基本权益,为社员发展和利益服务的主线。体现了合作社是为社员拥有、社员控制和社员共益的根本宗旨。学员明确认识到凡是背离这些基本原则的,都不是合作社。
接着发放了国际合作社联盟七原则的学习材料,将学员分为7组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组讨论一项基本原则,讨论题目为,"你在实践应用这条基本原则中,会有什么问题?"。经小组讨论后,选出小组代表,由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与培训师直接交流。学员结合对七项基本原则的理解,如何应用,应用好处和应用中的难点先开展约1小时的小组讨论。这种方式,由学员主动思考,热烈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再由培训师进行点评,学员与培训师开展对话式的交流,有效地调动了培训师平素知识与经验积累,平素研究心得,在对话中灵活穿插了国内外实例,既针对性强,又深刻充实丰富,涉及面广,使平铺直叙式的讲述变化为立体式,多层次的参与式培训。将七条基本原则与学员心中的问题和理解密切结合,使讨论步步深化。从而达到了学员对ICA七项原则深刻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学员变合作社知识推广对象的被动角色为主动推动者:培训师国鲁来博士说,这种培训方式重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员需求,讲解、介绍,重在交流。而不是像我们原来习惯了的模式,先讲好框架,先讲好A、B、C,灌输式讲授。参与式方法使学员变合作社知识推广对象的被动角色为主动推动者,用"我是合作社推广员""我要办合作社"的角色去思考。通过换位思考,主动理解合作社原则,成为我是合作社的实践者。使学员在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合作社的领域,再不是站在合作社大门之外。原来普遍认为村民素质低,不能理解合作社基本原则,很难推动。现实证明,采用参与式方法,培训师起了提升作用,学员也饶有兴趣捕捉培训师提供的信息。对合作社,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全是"谈合色变",畏之如虎,而是能认识到合作社组织的好处,发展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须。

合作社培训员队伍在成长   第一期培训班成效得到验证
上海希盟商务咨询事务所参加了北京第一期合作社TOT培训班的学习,他们作为合作社的培训员承担了第二期培训班的部分培训课程活动,并与上海闸北区劳动局和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积极合作,共同协办了第二期培训班。第二期培训班上,陶勇董事长代表希盟学员介绍了第一期北京合作社TOT培训班的情况、收获和体会。希盟网络成员企业上海相见诚快餐公司总经理曹林生介绍了自己企业几年来改制的经历。
第三期培训班的课程培训中,共有6名是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他们是第三期培训班课程培训的主要力量。其中2名北京工合国际学员独立设计第三期培训班的课程,全面组织了培训班活动,充当协调人担负主持工作,同时作为培训员也各自负责部分专题。登封的4名第一期培训班学员负责部分合作社学习交流专题活动。他们作为合作社的培训员,运用参与式,生动形象地向第三期学员讲述对合作社的理解,合作社带来的变化,使学员们对合作社的认识更具体化,他们运用老百姓通俗的语言,贴切地诠释了合作社的优越性。为合作社的推广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信心。登封的学员在传播合作社理念的同时,已经开始筹建自己的合作社。相信合作社的种子将通过第三期学员,更广泛地撒向各地

推广ICA标准合作社空间广阔   创建有生命力的合作社企业之路
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内许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和国际上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关于合作社相关的政策法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合作社的推崇、国际劳工组织对成员国支持发展合作社的呼吁。这些都极大的鼓舞了原本认为合作社势单力薄的人们。合作社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学员们相信,通过创办合作社,能够凝聚集体的力量,实现自助,共同富裕。深切地感到切实执行合作社基本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创办国际合作社原则的合作社,创建有生命力的合作社企业之路。显示了推广ICA标准合作社的巨大空间。
坚定了中小企业向合作制转化的信心: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沈惠女士充满深情地表示,相信合作社的理念和价值有强大的生命力,相信国际合作制企业的先进理念和中国实际结合,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会为中国改制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一条充满生机之路的选择。来自于中小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学员,纷纷结合自己几年来改制的实践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七条合作社原则相对比,符合的敢于肯定,不符合的会深刻剖析为什么。他们希望多了解加拿大中小合作社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希望更多地了解先进合作社的管理体制,治理机构和分配机制,希望能了解怎样进行合作社企业之间的联合,怎样开展合作社企业的联合,国内合作社企业的联合与国际合作社企业的联合。他们也很想提高自己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使自己的合作社企业赢利发展壮大。他们渴望通过对比能亲眼参观与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与股份合作制企业密切结合的合作社TOT培训教材。
强化中小企业合作社管理与治理培训势在必行:学习班过程中,改制的中小企业学员,尤其是已有几年股份合作制实践经历的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希望对多到上海他们企业中去,能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专题培训,帮助他们结合实际,深刻认识股份合作制与合作社的异同;帮助他们学习国内外成功合作社企业经验,提升他们合作社企业管理和治理能力;帮助他们增强合作社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他们能通过应用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合作社原则,使企业经济实力得到增长,企业社员股东和职工受惠。其中一些中小企业代表已倡议开展合作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成立更高层次上的合作社组织,增强与国内外合作社企业之间联系,积极开展合作社产品贸易往来。
开展弱势群体合作社创业者培训迫在眉捷:来自于闸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学员认为,合作社的价值和理念是与他们的工作目标一致的,他们要举办一系列"4050工程"开业培训班,愿意引进合作社的理念和TOT培训,帮助弱势群体,走上通过合作社方式实现就业的道路。闸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甘维刚局长表示希望在上海闸北区"4050工程"中引进合作社,推广合作社,将合作社TOT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推动下岗工人再就业和再创业。来自于闸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开业指导中心和9家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和负责人,建议尽快编写出适合弱势群体合作社创办者的操作性强的教材,希望TOT培训能增多时间,扩大学员规模,将合作社知识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结合。他们明确表示,希望TOT培训项目能扩展到他们的"4050工程"和"2030工程"中去,帮助更多弱势群体创业和再就业。
激发了创办新农村合作社的热情
新郑市代表表示返乡打工妹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合作社,把返乡打工妹联谊会的会员组织起来,联合起来,以实现自我帮助,自我发展。漯河市反家暴协会代表说这期培训班对于她们,就像旱地来了场及时雨。她们准备利用合作社,组织妇女在农闲的时候编制手工艺,积累一定的资金以后再组织养猪和养鸡。用合作社之间的合作解决销售难题。她们回去以后要把合作社知识编成节目,到各村去表演,让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登封市中岳办事处代表表示农民的生活很贫困,合作社让农民可以组织起来让农民脱贫致富,利用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的收入。中岳办作为农民的后盾,会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农户扫清障碍:第一,搞好宣传、培训,让大家知道合作社:第二,为有项目、想办合作社的农户协调资金;第三,提供技术援助,从农业局、林业局、科协聘请专家,组织村与村之间的经验交流。中岳区新店村代表谈到他们村以林木业为主,加入WTO以后,继续搞林木没有出路,但是如果联合起来加入合作社,形成规模生产,组织销售人员收集市场信息,就不怕竞争问题。他们总结一句话:合作社好,要坚定不移走合作社之路。
中岳区北高庄村代表要带领群众加入合作社,让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安徽霍山代表准备通过现有的中荷项目,对已有的专业协会按合作社的标准规范起来,同时希望能够对非项目区的村干部、志愿者、能人举办合作社培训班。希望项目能够到霍山举办合作社培训班。                           
漯河参加培训班的四名农村妇女学员,即兴编出了三句半,在结业闭幕式上进行了汇报演出,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她们唱道:
参加合作社TOT培训班 开阔眼界思路宽 不怕缺技术没项目
互助
我们学习已三天 学到的知识不一般 知道什么是合作社
转变
工合国际是了解国内外合作社的窗口 合作社是脱贫致富之路
合作社是加强社区改善生活的工具
伟大
合作社是社员拥有 合作社是社员管理 合作社是社员控制
自主
合作社是经济实体          发展壮大靠合作社
合作社能帮助广大农民      发家致富靠合作社  
合作社能帮助广大农民      共同富裕靠合作社
英明
星星之火可燎原 回家发动大宣传 实施推动做实践
典范
工合精神努力干 合作互助一起干 团结合作共同干
干!干!干!
                                  中加工合发展项目办公室    2002年12月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版权所有2002©  北京国信北方网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创意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