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合作社促进与发展项目
由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和中荷霍山扶贫项目办联合举办的第六期合作社"培训培训者"学习班,于2003年3月11日-13日在安徽霍山举行。参与人员33人,男27人,女6人。20-40岁者22人,67%;41-60岁者9人,27%;60岁以上者2人,6%。其中来自于中荷霍山项目办的人员有18人,55%;地方县乡政府官员5人,地方科协与农机局3人,农民自助组织5人,中澳四川黔江扶贫项目2人。 培训课程设计基础 根据2002年11月对"安徽霍山中荷项目区的考察访问与交流,有以下几点认识,是本次课程设计指导基础。 项目参与式成果和农民自助组织: 项目区有很好的参与式扶贫工作成果,已通过参与式的工作方法在项目区100多个贫困村庄建立了各类以村为基础的社区基金,专业协会,包括竹农协会,茶叶协会,板粟协会和鞋业协会等。 农民自助组织的建立机制特征为项目注入社区基金,村民通过章程成立民主管理的协会。协会民主管理与运作的方式于原行政方式运作的村委会,或村办集体经济而言是一大进步,其根本意义上的进步,在于村民民主参与程度增加。 但缺乏怎样积极引导与支持这些农民自助组织的发展的认识。 合作社之路是农民自助组织发展方向 我们考察得到的初步看法是,作为扶贫项目,"农民自助组织"是很优秀的成果,但相对于农民需求而言,还只是良好的开端。它具备了很好的成立合作社的基础,但还不是农民自愿共同组织走市场的经济化组织。要帮助农民自助组织自力更生发展,要脱贫,奔小康,走市场,持续发展,需要合作社之路。要通过培训,增强合作制企业/组织才是使农民真正受益,是农民自助组织发展方向,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的认识。 培训设计指导原则 ---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与引导式 为此本培训设计指导原则如下: l 贯穿参与式,使工合国际合作社原则的宣传与合作社运作培训和当地农民自助组织的经验交流互动式地密切结合进行。避免硬性推动,非要人接受合作社的误解。 l 将介绍国内合作社与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形势、类型,推动条件和成效,与当地农民自助组织的经验交流结合进行,以期引发当地政府与项目思考,因地制宜,进一步推动"农民自助组织"和当地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l 突出国际合作社原则,增强按国际合作社原则运作合作社的能力建设,强调建立"社员拥有,社员控制,社员受益"的合作社,才是使当地农民自助组织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的有效途径。
培训课程活动特点 ---五个专题,切合需求,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培训课程共有五个专题,即合作社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合作社的本质特征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特点,国际合作社七项基本原则与合作社治理机制,怎样培育合作社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怎样按国际合作社原则加强合作社能力建设。 课程活动贯穿了合作社基础知识理论和霍山项目区农民自助组织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中加合作社发展与促进项目人员和中荷霍山项目人员密切合作,社科院农发所国鲁来博士的理论知识讲授和项目区学员全程参与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 从入世后农民如何应对WTO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为什么需要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和项目区农民自助组织的产生建立和发展现状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看出合作社和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都是市场经济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突出了合作社和农民自助组织都是农民要联合起来闯市场,共同发展奔小康的需求结果。 通过合作社与人民公社,合作社与村(乡、县)办集体企业的区别讨论,引入到合作社基本原则,合作社的本质特征,合作社与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在农村产业化中的作用介绍,从项目地区农民自助组织的基本特征,类型,成效,以及和其它农村经济组织的区别,到中国当前各类协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实践范例介绍,使学员根据自身的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与本质特征。 在重点介绍国际合作社七项基本原则时,突出了社员拥有,社员管理,社员控制和社员受益,合作社在管理结构,运作体系和分配制度方面对社员的好处。以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的方式,积极引导学员项目地区农民自助组织在管理结构,治理机制方面与国际合作社原则进行对比,使学员深化了对国际合作社原则的理解,更清楚地看到了继续改进完善农民自助组织的方向。 课程内容中重视了推动霍山项目农民自助组织发展的条件剖析和总结,引导分析了扩大与发展当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方面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应用参与式方法,确定关键问题和需求,提出相应对策和行动计划。这一活动紧密联系了实际,发展是人人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举办本次学习班的根本原因。学员兴趣浓厚,讨论热烈。项目办人员提出以支持当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首要目标,提出依赖性是难以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出多办合作社培训班是根本对策。使学习班收到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效果。 授课中,紧密结合上述具体实际,重点讲解了优化环境,示范引导和按国际合作社原则加强合作社能力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以增强合作社凝聚力,提高合作社竞争力,使农民自助组织能由目前松散、效率低下,效益不佳的初级阶段发展为紧密、高效率、高效益,社员受惠,社区受益的合作社。 培训活动成效 ---互相学习,达成共识,继续合作,成效初现 全培训班历时两天半,圆满结束。课堂中突出了互相学习,交流,充分肯定当地的成绩和实践经验,引导为主,应用参与式方法由学员自己去认识,去提高,去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学习班前,中荷项目办主任查添木告诫说,"不要拘泥于名字上的争执"。学习班结束时,高兴地说,我们希望能联合多办几期这样的学习班。如果这个培训班早两年办,我们的协会就会避免很多问题。希望能合作共同开拓二期项目。 中方主任韩勇在会前担心地说,"不要办了这个学习班,否定协会原来的工作成绩"。他在开幕词时说"协会工作有成绩,有困惑,想理清思路"。 学习班全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出席。在致闭幕词时他说,国际合作社七项基本原则和合作社知识的学习,使他明确了进一步改进农民自助组织的方向,应当按合作社本质特征和管理机构与治理机制建设农民自助组织,使其能持续发展。他说"合作社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有效途径之一"。 项目办主要工作人员以往认为农民自助组织不是合作社。现在认识到农民自助组织是合作社的初级阶段,尚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决心要进一步改进。项目办多数工作人员明确指出,进一步发展农民自助组织的障碍是农民自身的依赖性,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多举办合作社培训班。他们说过去我们举办了很多科学技术培训班,就是没有合作社培训班。只有让农民意识到合作社才是使他们能通过自助互助共同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项目工作人员也受益匪浅。她们说。农民自助组织的产生和建立,是项目注入资金,项目扶贫参与式思路,和项目因势利导的的共同结果。它的产生适应当地农民基本需求,当时思想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这种形式保护了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参与式建立的社区农民自助组织,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按国际合作社原则运行的合作社中,具有最好社员基础的组织。它们是扶贫工作的优秀成果,并已超出了原项目设计中规定的扶贫工作的目标。在项目引导下,农民自助组织的八项原则与七项国际合作社原则中的五项相吻合,尤其是非常突出地强调了关心社区,可持续发展,社会性别意识和环境保护,与去年国际合作社日的主题:"合作社-关心社区"的精神一致是非常了不起的! 她们也充分交流了她们的看法,即当前农民自助组织仅仅初步将农民组织起来,或进行了农产品生产方面的初步合作,尚属于起步阶段。如果不按合作社制度建设、规范和发展,项目结束后,这些农民自助组织很可能会沿袭村办企业的老路。而农民自助组织不是可以自行发展成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仍需要培训与外界推动,提高农民意识程度,按成熟的合作制原则建立、规范和发展。 项目面临结束,这些农民自助组织面临着能否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这个学习班,引进合作社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训,促使其农民自助组织按合作制原则发展和规范,使其真正发展成为农民自助互助,共同走市场的经济组织,正是时候。相信这次培训班的效应,将会日益显现出来。 (郭丽娜)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2003年3月18日
|